12493616_1287550547926972_2612262184414630312_o.jpg

  這本聯經的三國演義,似乎也買了有段時間了,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它是二手書,跟那本還寫不出心得的《一百年的孤寂》一樣都是在桃園南崁1567小書店撿到的寶;這本聯經的《三國演義》書況不錯,而且編排和字體等等我也覺得很喜歡,於是就把它帶回來。

  話說對三國故事有興趣,是在看了電視劇「三國」之後;其實以前就知道三國故事是中國史上堪稱最膾炙人口的一段歷史,這些英雄人物直至現代,化身為電視劇、電腦遊戲、手遊、桌遊、動畫等等,繼續豐富亞洲世界的生活。日本也算是個有趣的國家,三國畢竟不是他們的歷史,但日本似乎對三國故事的興趣滿高的,許多三國遊戲都是日本所製作,銀魂動畫中也加入三國的梗;所以我想即便稱《三國演義》為最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應是當之無愧吧,影響的範圍之廣,時間之長遠,也許是當初三國那些主角們所未料的。

  在網路上看,很多人都對三國故事朗朗上口,針砭褒貶、品頭論足,可以說是頭頭是道。不過我倒是很好奇,三國迷當中有多少人是完整地讀過《三國演義》呢?一來以大家所討論的內容大多以《三國演義》為範疇,但《三國演義》畢竟也僅是一本小說,相信某部分與史實仍相去甚遠;二來又有多少人是透過漫畫、遊戲的轉述來理解三國呢?其實在這一來一往的討論中,真相未必愈辯愈明,畢竟大家理解三國故事的來源和基礎也都各不相同。不過無論如何,作為讀者,抱著拜讀小說的心態,這些爭議都可以暫且擱置一邊,人說「作戲悾、看戲憨」,投入到羅貫中的筆下,一同做一回英雄,也算是圓了男兒夢了吧,哈哈。

  《三國演義》始於黃巾、十常侍及董卓干政,終於司馬氏一統三國,其中出場人物多達兩三百人,劇情相當緊湊,敘事精簡。羅貫中把呂布有勇無謀的性格描寫得十分鮮明,例如曹呂大戰時,呂布竟不識得曹操,被曹操一句「前面騎黃馬者是也」給呼攏了過去(頁94-95);又呂布式窮轉投劉備,劉備以讓徐州試之,呂布卻差點真要接下,令人加深了呂布無謀並素無忠義的印象。不過呂布這個角色,還是很令人嚮往的;直到今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還是人人皆知,呂布手持方天畫戟、胯下赤兔馬馳騁沙場,還是讓他得到「戰神」的美譽呀。尤其是袁術遣紀靈征討劉備,被呂布轅門射戟給解圍了(頁132-133),足見他功夫確實了得!

  劉備確實是個傳奇人物,一般對劉備普遍的印象是個仁義之君,從他謙讓徐州、荊州以及不忍竊取川地,似乎可以得知。《三國演義》也把劉備寫得極受人民愛戴,例如劉備兵敗逃難時,投宿到獵戶劉安的家中,劉安知道劉備來了,找不到什麼東西可以供養他,竟然把老婆給宰宰宰宰了啊(頁154),劉備愛民的聲名遠播居然到了這種地步。不過其實我想,他之所以不便強占他人城池國土,應當是考慮到他以皇親國戚而發跡的身分,所以特別注重「師出有名」的重要性;這在龐統為劉備「找理由取西川」的部分就更是明顯,況且劉備跟曹操正式翻臉,也是由於天子密授血詔(頁169),才得來了「討賊」的正當性,否則先前對曹操「挾天子」仍是多有顧忌。亂世之中,英雄、梟雄、奸雄到底如何分辨?也許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曹操是個評價兩極的人,有人說他是奸雄,有人說是漢賊,也有人認為他只是為氣數將盡的漢朝開闢新局。演義重劉抑曹的立場,自然是把他給寫得是令人牙癢癢的,不過即便如此,在若干片段還是可以看出曹操的另一面。例如曹操追袁譚至南皮,天寒河凍,糧船不能行走,曹操命令當地百姓敲冰拉船,百姓聽了便逃,曹操一怒之下便要全抓了斬首,百姓無奈只得到曹營投降;曹操說:「若不殺汝等,則吾號令不行;若殺汝等,吾又不忍;汝等快往山中藏避,休被我軍士擒獲。」百姓皆垂淚而去(頁272);這是曹操愛民的一面。然而曹操器量狹小的一面也是有的;如董昭建言曹操加九錫、進魏公之位,荀彧出面阻止,認為曹操應該恪守漢臣本分,不可踰矩,曹操便懷恨在心。建安十七年冬,曹操要興兵下江南,命令荀彧一同前往,荀彧知道曹操有殺己之心,稱病留在壽春,而曹操命人送一盒飲食給他,一打開,卻空無一物,荀彧知道了曹操的意思,便服毒自殺(頁494)。曹操曾美譽荀彧是「吾之子房」,不過即便荀彧功在曹魏,阻擋了曹操進爵的野心,最後也只有一條死路;然而荀彧究竟是怎麼想的呢?如果他忠於漢,難道他認為襄助曹魏能保護漢祚嗎?如果他忠於曹操,那麼他勸退曹操進爵,莫非是為曹操著想,要他「緩稱王」的意思嗎?後人對此的討論仍無定論,演義也沒多著墨,也許就只能讓讀者自行猜想了。

  《三國演義》裡其實夾雜很重的鬼神色彩,當然在現在看來實在是不可置信的,例如管輅、于吉、左慈等等,大概都快變成三國的神話故事了。關羽死後,鬼魂現身附在呂蒙身上,呂蒙七孔流血而死(頁621)-這確實與正史裡呂蒙之死的敘述大不相同,不過也顯示出演義重蜀而輕吳魏的立場,畢竟戰死沙場的何止千人萬人,只有蜀將死後還會回來索命,實在也是很新奇,這也再次提醒讀者,《三國演義》雖然寫得很真實,但它還是一本小說啊!

  《三國演義》不乏許多當代名將的英雄事蹟,整本書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好像是「戰不三合,被某某一刀斬於馬下」,這句話不知道重覆了幾百遍啊!好像對手都豆腐做的一樣。不過最生猛的,大概非夏侯惇莫屬了。話說夏侯惇與高順兩軍相敵,夏侯惇被高順陣上的曹性暗發冷箭,正中左眼,「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想連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也!』遂納於口內啖之,仍復挺鎗縱馬,直取曹性。性不及隄防,早被一鎗鎙透面門,死於馬下。兩邊軍士見者,無不駭然。」(頁153)老實說這真的很猛啊,這不叫真男人,什麼才叫真男人......然後這番英雄事蹟流傳到今日仍是一段佳話,就連銀魂動畫第275回也用了這梗!

SH.png

  本圖截自銀魂動畫第275話

 

  演義裡的謀士,可以說是三國的靈魂人物。司馬懿、諸葛亮、周瑜、魯肅等等,鬥兵、鬥將、鬥智、鬥陣法,構成演義裡最精彩刺激的篇章。其實看到這些鬥智的情節,除了暗暗佩服之外,有時也覺得「老謀深算」確實很重要。孔明出祈山北伐,大都督曹真兵敗,魏帝曹叡改封司馬懿為大都督總各路兵馬拒蜀。話說曹叡要命令近臣去取曹真總兵將印來,司馬懿卻說「臣自去取之」,於是到曹真府上報告軍情,真驚訝曰:「吾家人知我病重,不令我知。似此國家危急,何不拜仲達為都督,以退蜀兵耶?」懿曰:「某才智薄淺,不稱其職。」真曰:「取印與仲達。」懿曰:「都督少慮:某願助一臂之力-只不敢受此印也。」真躍起曰:「如仲達不領此任,中國必危矣!吾當抱病見帝以保之!」懿曰:「天子已有恩命,但懿不敢受耳。」後來司馬懿看曹真再三謙讓,才接了印信(頁793-794)。曹氏家族素對司馬懿的野心抱持警戒,司馬懿為明哲保身,處事謹慎、不露鋒芒;現在魏帝雖然給了司馬懿掌兵的權力,但為了免受其他曹氏親信的忌憚,遂親自上門「安撫」曹真,表面上再三謙辭不受印信,實際上卻是要讓曹氏一門心服口服;若是讓曹叡派人繳了曹真的將印,只怕他還要懷疑是司馬懿趁亂削弱他的權力。因此在讀演義時,看這些人處事迂迴、旁敲側擊,其實也有很多「眉角」值得學習。

  兩軍交戰,無論勝敗,輸家總是無辜的人民和被時代推上戰場的士卒。諸葛亮欲破蠻兵,在山谷中設下埋伏,把蠻兵引入其中,「只見山上兩邊亂丟火把。火把到處,地中藥線皆著,就地飛起鐵礮。滿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將兀突骨并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於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只見蠻兵被火燒得伸拳舒腿,大半被鐵礮打的頭臉粉碎,皆死於谷中,臭不可聞。孔明垂淚而歎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無不感歎。(頁726)」於是我們了解,所謂的英雄事蹟往往是用許多生命堆疊出來的;戰爭的可怕,從古至今皆然,英雄談笑之中,強虜灰飛煙滅,而灰飛煙滅的人並不會載入青史當中。

  好像是由於看過電視劇的關係,所以讀起《三國演義》來並不會感到很難閱讀,而且雖然是原文,但其實已經相當白話;光從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來看,大概再怎樣也看得懂吧......所以推薦讀者可以勇於嘗試,畢竟這可是四大奇書之一,也堪稱是史上最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啊!沒看過《三國演義》,是很可惜的。再者,我也覺得《三國演義》的敘事用詞都非常精鍊,有時讀著讀著,還會自己把它念出來,這其實就是拿來說書用的,一邊讀一邊念,節奏鏗鏘有力,彷彿自己也成了說書人,每回都是「却說」開頭,「未知某某如何,且看下回分解」結尾,實在是很有聽故事的趣味。最後,看完了這本書,發現其實電視劇和《三國演義》的若干內容是大相逕庭,例如呂蒙、孫堅、關羽的死等等,所以其實一邊看,也一邊上網找資料,看看正史是怎麼寫的,也大大長了知識。

  推薦這本書,羅貫中,《三國演義》。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羅貫中 三國演義
    全站熱搜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