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3.jpg

  繼我讀過的《達文西密碼》和《地獄》之後,我們最博學多聞但運氣也最背的羅柏·蘭登教授又捲入曲折離奇的事件啦!在《達文西密碼》中,提到如何恢復抹大拉的瑪利亞在基督教歷史中的女性地位;而《地獄》討論的是世界人口爆炸危機。在《起源》裡,則是科學與宗教相容性的辯證。我覺得以劇情來說,《達文西密碼》畢竟是我接觸丹·布朗的第一部作品,現在我還是覺得它是羅柏·蘭登系列裡最精采刺激的。《地獄》跟《起源》則是開始習慣作者的套路,雖然《地獄》我還是被耍得團團轉,不過《起源》倒是有猜到結局了;即便如此,我覺得這兩本書的主題很有哲學上的討論性,所以就題材上我反倒是比較喜歡這兩本。丹·布朗在讀者的評價普遍看來被詬病推理套路真的很像,雖然我也是有同感,不過老實說,他的書結合了宗教、藝術、觀光、建築、科學、歷史,以及人文關懷和哲學辯證,我覺得我喜歡的是這些像萬花筒一樣驚奇的內容可以在一本書裡交融後呈現,至於「推理」,只是把這些元素串聯在一起的楔子,我想懸疑只是欣賞丹·布朗作品的附帶樂趣,而不是他的目的。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宗教與科學長久以來一直在爭奪對這兩個問題的發言權,但是由於科學證據的不足,所以宗教已經佔了很久的上風:我們是造物主創造的,亞當夏娃繁衍了人類,死後我們會回歸上帝的懷抱,諸如此類。在《起源》裡,羅柏·蘭登的天才學生、「未來學家」艾德蒙·科許畢生致力於找出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而正當他要向全世界發表他發現的當下,卻在眾目睽睽下慘遭刺殺,宗教界人士是否為了不讓科學奪走長期由宗教主宰的世界而策畫這場陰謀?宗教與科學的爭奪遂編織了這本書的序曲。

  艾德蒙如何回答「我們從哪裡來」?他指出大自然的法則是「熵」,亦即事物恆常走向崩潰、去組織化(頁437),但是為了更有效率地創造混亂,需要一點秩序(頁442),所以為了協助大自然消耗及分散更多的能量,需要生命的出現,生命是散發能量最有效率的方式。透過超級電腦E-Wave的問世,艾德蒙成功讓米勒-尤里的原生湯實驗模擬成功,證明生命不需要靠上帝之手,就可以從地球太始之初充滿化學物質的這鍋「原生湯」迸發出來,因此科學重新從宗教手中拿回「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的發言權。至於「我們要往哪裡去」?艾德蒙用超級電腦繼續模擬,發現了人類持續演化的盡頭是在生物的六大王國之外,一個新的第七王國:「科技體」(頁454)。我們的身邊已經充滿許多科技產物,但在未來,科技會徹底與人類融合,「人類正進化成不同的東西,我們變成一個混合物種-融合了生物與科技。今天活在我們體外的工具-智慧手機、助聽器、老花眼鏡、大多數藥物-五十年內會融合到我們體內,直到我們無法再自認是現代智人的程度」(頁457)我們在科技上的努力,最終就是把人類推向與科技水乳交融的未來,而這是正常演化途徑所無法出現的,屆時我們已無法自稱為生物學上所定義的「人類」。我們厲害的蘭登教授透過多方奔走,終於成功把艾德蒙遺留下來的簡報播放給全世界,完成他以科學取代宗教的夢想。

  然而,真實的未來到底是什麼?在艾德蒙的簡報發表之前,他曾經密會過天主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領袖,事先透露簡報內容,了解宗教界對這份科學報告的看法。然而,艾德蒙給這些宗教領袖看的簡報卻與他播放給全世界的簡報不一樣,宗教領袖看到的結論是災難性大滅絕,末日到來,全人類滅絕(頁462),與正式報告的光明燦爛未來完全不同。所以,真正的未來是哪個版本?我認為有兩種可能性。第一,人類與科技融合最後形成「科技體」這個新物種,確實可以說是人類的「滅絕」,但是艾德蒙故意用末日預言包裝科技體這個演化的未來,實質上是出自於艾德蒙自負且鄙視宗教的個性,他要讓宗教界知道宗教在面對末日時除了徬徨無助之外,甚麼事也不能做,就算是上帝也救不了人類。我們可以認為艾德蒙故意跟宗教界開玩笑耍了他們一頓,並且為宗教界為之震動可以幫他的簡報創造更多的收視者-事實證明艾德蒙和他的超級電腦溫斯頓把艾德蒙之死的風向帶到是宗教界所為(頁205),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第二個可能,我認為也許艾德蒙給宗教領袖們看的簡報才是正確的版本。艾德蒙既然認為生命只是「熵」的手段,那麼總有一天生命體把地球上的資源和能量耗盡而完全滅絕,也是相當合理的事;但當艾德蒙把這個真相告訴宗教界之後,透過他們的反應發現這個研究結果對世界秩序的影響過大,事實上,很可能末日還沒到來,社會體系就會先因為恐慌而崩潰。因此,艾德蒙最後才選擇不公布人類最終滅絕的真相,改以「科技體」這個充滿希望的未來來鼓舞世人。

  這個局面讓我有點聯想到少年Pi。在少年Pi的最後,你是要選擇相信那個充滿動物、歷劫歸來的美麗版本呢?或是相信Pi家破人亡、人生飽受摧殘的版本?那在 《起源》裡,你又相信艾德蒙的哪一個結局?光明或黑暗,往往只在我們選擇的一念之間。結局揭開了,科技證明了一切,沒有亞當夏娃,沒有上帝的國度,宗教是否自此灰飛煙滅?我覺得瓦德斯皮諾主教的想法非常好:「現在我們會比以往更需要信仰與道德指引」(頁464)在本書中,艾德蒙的超級電腦溫斯頓為了達成讓收視人口最大化的任務,不惜謀殺了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領袖,再加上艾德蒙這條命,恐怕溫斯頓已經犯下了殺人以及加工自殺的罪嫌。這一點讓我們對科技無限膨脹、而道德大幅退縮的未來社會產生疑慮,也許科技確實能夠忠實執行人類所交代的任務,但若這項任務本身有道德甚至法律上的瑕疵呢?這就好像武器本身沒有對錯,但它如何被使用卻有很大的影響;在科技日益發達的未來,信仰與道德指引應當顯得更加重要。其實,蘭登教授一直認為「科學和宗教並非競爭對手,而是企圖述說相同故事的兩種不同語言。這世界容得下兩者並存」(頁18-19)這點我是非常贊同的,這也就是為何我對這本書的題材-科技與宗教的辯證-有興趣的原因。我應該也算是傾向無神論,但我卻不認為宗教沒有存在的必要,相反地,宗教有許多很好的元素,例如社會安定、讓人心靈感到富足、提升道德準則等等,這都是在日漸科技化的社會愈來愈欠缺的。的確,科學證明了很多宗教無法解釋的問題,甚至事實證明許多宗教理論在科學面前顯得不堪一擊,但科學可以進化,宗教也可以轉型,宗教不一定要去搶奪屬於科學才能解釋的發言權,兩者並存,就跟蘭登教授講的一樣,是可行的。

  讓我沒猜到的是主教和老國王的伴侶關係。《起源》的背景是西班牙新舊國王交替的時刻,許多人都在關注新國王上任之後到底還會不會維護天主教保守派的傳統;然而身為保守派代表的主教和老國王卻是保守派所不能接受的同性戀。時代在改變,隨著普世人權意識的抬頭,那些反避孕、反墮胎、反同性戀等等的保守宗教價值也逐漸受到衝擊,透過丹·布朗最後安排的這個劇情,讓我們正視到一個事實:宗教正在蛻變中。

  《起源》裡介紹了許多建築師高第的作品,而高第的名言,恰巧成為本書書名的最佳註腳:「沒有什麼是發明的,因為它已經先寫在大自然了。原創性的意思是回歸起源。」(頁266)宗教的起源是出自於對大自然的敬畏,而科學本身是一種探索自然的過程。無論人類的未來走向何方,我相信科學和宗教能夠提出對人類將往何處走的最佳指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Dan Brown 起源
    全站熱搜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