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查令十字路84號  

 

  又是一本老書,也是好書。總是太貪心,不知道究竟何年何月才能將天下的好書都納盡眼底,有時想看經典名著,有時想看文史,有時想看小說,有時想看哲學。這本《查令十字路84號》,寫的是愛書人的心情。

 

  這本書有點年紀,1970年出版,非常可惜的是,直到2002年才有中文譯本;其實說真的我也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直至最近朋友的推薦,才入手了它。這真的是本很薄的書,也才90餘頁,又是書信形式,認真看的話估計兩三個小時內可以再度闔上這本書。如果你是一個不愛看書的人,或是始終無法理解那些愛書人的腦子到底在裝什麼,也許可以試試看這本書,相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答。

 

  這本書寫的是海蓮‧漢芙-一個沒有什麼錢、愛抽菸、愛讀英國文學的住在美國紐約的編劇家-和英國查令十字路84號一間名為「馬克與柯恩書店」(MARKS & CO.),從1949~1969這20年間魚雁往返的書信集結,而這些書信並非杜撰出來的,而是真有其事,也因此即便現在的查令十字路84號已經變成了酒吧,還是有許多知道這故事的遊客會去該址朝聖,而酒吧的外面也掛牌寫著這裡是馬克與柯恩書店原址呢!馬克與柯恩,是一間「一走進店內,喧囂全被關在門外。一陣古書的陳舊氣味撲鼻而來......那是一種混雜著黴味兒、長年積塵的氣息,加上牆壁、地板散發的木頭香......極目所見全是書架-高聳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逕放光芒」(頁28)的書店,而海蓮則是由於在美國找不到喜歡的英國文學,在周刊上看到馬克與柯恩刊登的「專營絕版書」的廣告,便開啟了越洋信件往返的20年日子。在這段時間裡,不僅是海蓮要書、書店找書而已,當時的英國實施物資配給,好心的(其實應該是刀子嘴豆腐心)海蓮屢屢捎過去食物包裹,讓書店裡的員工們感動不已;從這些書信的字裡行間,看得出那種雖素未謀面,卻充滿對書的熱情,以及對大洋另一邊的筆友的關懷。20年的筆友,其實不容易。20年中,經歷了許多變化;小孩大了,書店成員變了,房子換了,最後結束於......書店經理的逝去。環境很多都能變化,變化都能很大;但在這90幾頁,涵括20年的光陰裡,好像看到了什麼不變的東西,不是嗎?

 

  可惜的是,直至書店經理揮別人世前,海蓮還是沒能踏上那長久以來嚷嚷著一定要去的倫敦一步。《查令十字路84號》出版隔年(1971年),應英國出版商的邀約,她終於飛抵倫敦,並把在倫敦待了一個多月的日記出版為《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一書;其實我真想知道她的心情究竟是如何?但這本書居然沒有中譯本啊......唉。

 

  或許我也期待著,能遇見這麼一間小小的書店;又或許期待著,自己能化身成為那麼一間小小的書店。推薦這本書,Helene Hanff,《查令十字路84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淞 的頭像
    阿淞

    白日夢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