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150129_201029  

 

  傳說中的書店。

 

  出版可以賺錢、連鎖書店可以賺錢,這我都相信;但獨立書店往往得時常面對財務困難,特別是這間兼辦出版、銀行、郵局及圖書館的莎士比亞書店。實在是有點羨慕,這是個人文薈萃的時代,所以令人羨慕的不僅是這間書店,還有書店鑲嵌在那時代的樣子,就像珠寶般地燁燁閃爍。當喬伊斯、海明威、紀德等這些人都在書店出沒的時候,你的書店還能不光彩奪目嗎?還能不留芳百世嗎?能不名垂青史嗎?現在的書店,為求一個最最平凡的顧客踏進門而不可得......何況這些時代的珍寶!這豈不是羨煞所有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記述這間書店自1919年受愛德希娜的鼓勵開張至1941年為避免書店遭德軍充公而結束營業的歷史。本書就形式而言,有點像是自傳,但以內容及文字表現來看,又有點像是回憶片段的劄記。一來關於書店的始末僅簡述紀錄,二來章節間並無強烈的相關性,三者文字隨和簡單,無過分考究。遂如「麥克阿蒙是一個大家庭的么兒......我只看過他很喜歡的一個姊姊......後來她投身政治圈,顯然繳出一張亮眼的成績單,但我忘記她競選的是什麼職務(頁53)」,這本書寫的是在經營書店的歲月中,雪維兒所記得的大小事;諸如那些群儒的性格、需求及好惡,參加過的宴會、讀書會,對當時那些現代文學的愛好,店裡的貓狗等等。當然《莎士比亞書店》還是有一些相當完整的紀實,例如出版《尤利西斯》的始末及過程,相信如果對《尤利西斯》有興趣的人絕不會錯過《莎士比亞書店》,藉以了解《尤利西斯》是在什麼樣艱苦卓絕的環境下誕生的。我覺得我好像有那麼一點點可以理解雪維兒為什麼用這樣的方式寫下《莎士比亞書店》,那是一個黃金年代,現代主義文學文思泉湧的年代,與這些作家互動的回憶,成了側寫這段歷史的絕佳視角-雪維兒並非在考究這些文學及這些作者,她就是構成這些文人生活的一分子。雪維兒在《莎士比亞書店》出版三年後就辭世了,在她這段經歷戰亂時代的人生晚年,我想能夠理解她想藉著尚存的印象,追憶並替她最愛的書店畫上休止符的心情。

  《尤利西斯》是一本才華洋溢的著作,但它在當時可是一本禁書;而要了解喬伊斯這本大作出版的過程,《莎士比亞書店》有相當詳實的記載。基於「淫穢」的理由,美國政府對正在連載《尤利西斯》的雜誌《小評論》發動多次扣押行動,最後導致這本雪維兒所稱「那年代最有活力的小型雜誌」就這樣消失了。正當喬伊斯苦惱它的書永遠沒有出頭的一天時,是從無出版經驗的雪維兒義無反顧地伸出了援手,從找印刷商、編輯、選紙、銷貨等通通包辦,遂有《尤利西斯》問世。《尤利西斯》的重要性究竟如何?雪維兒跟喬伊斯打賭蕭伯納究竟會不會訂購《尤利西斯》,得到蕭伯納以下的回覆:「當《尤利西斯》連載刊登出來的時候,我就讀過了一部分。它以令人厭惡的方式記載了一個噁心的文明階段,不過裡面寫的都是實話。......讓我最討厭的是這本書太真實了:我走過書裡的所有街道,知道全部店名,而且每個人講的話我都聽過也講過。我在二十歲之際拋開這一切逃到英國;四十年後的今天,我透過喬伊斯先生的書知道都柏林還是老樣子,......但令人安慰的是,終於有人深刻感受到這一切,儘管把這一切寫下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還是願意用他的文學天分寫出來,並且逼人們面對它。在愛爾蘭,人們把貓弄乾淨的方式是壓著牠的鼻子去聞牠自己的穢物。我想喬伊斯先生也是想要用同樣的方式把人給弄乾淨吧。我希望這本書能大賣。......如果妳覺得任何愛爾蘭人,特別是像我這種年紀的愛爾蘭老紳士,會花一百五十法郎去買這樣的一本書的話,那麼妳就太不了解我的同胞們了。」(頁80-91)

  令人頭痛的問題來了。禁書印是印出來了,慕名訂書的更是不在少數-但要怎麼把禁書送到讀者手中?海明威顯然知道問題的答案。海明威有一位住在芝加哥名叫「伯納‧B」的朋友,來信要求雪維兒出錢租下一間多倫多的小公寓-雪維兒當然同意-並要她用海運把書都寄到那兒去。跟美國不同,加拿大並沒有把《尤利西斯》列為禁書,但要怎麼把這幾百本沉重的書(誰讓喬伊斯在這書編輯的過程中不斷加稿)給弄過邊界去?根據伯納的描述,他每天搭船渡河,都把一本《尤利西斯》塞進褲檔裡;隨著任務進行,剩最後幾十本還沒送出去時,他覺得港口官員已經注意到他鬼鬼祟祟的行動,便覺得有加快腳步的必要。最後他找到一個願意幫他的朋友,他倆天天坐船,且各自挾帶兩本書,一前一後,看起來像一對大腹便便的老爹,最後終於把這一大堆的《尤利西斯》全給運進美國去。(頁137-139)

  《尤利西斯》一書的盜版現象,不得不讓雪維兒和喬伊斯正視該書必須在美國正式出版的問題。隨著《尤利西斯》在市場上的需求愈來愈多,以及美國法官宣判該書無罪,盜版的《尤利西斯》蜂起,不但讓作家捨棄時間、健康的心血功虧一簣,財務狀況愈來愈差的喬伊斯也無法透過該書得到應有的報償。但是由於喬伊斯與雪維兒在版權問題上的歧異,最終使得原出版商(莎士比亞書店)的權益沒有受到尊重,也傷害了雪維兒與喬伊斯的情感(頁287-291)。我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一個從少年時代便開始仰慕的詩人,後來成為至交,最後卻因版權產生芥蒂;當然,《莎士比亞書店》一書寫的是雪維兒的立場跟看法,至於這件事當時確實的處境、以及喬伊斯的想法如何則未可知,只不過透過《尤利西斯》出版始末這段事當中我們可以理解,在當時要出版這樣一本禁書是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努力,而我們對於莎士比亞書店對《尤利西斯》的貢獻,至少可以肯定是功不可沒。

  其實,看完《莎士比亞書店》後,腦袋裡冒出的疑問反而愈來愈多。

  其一,雪維兒在<美國來的朝聖者>一節中提到,因為美國作家遭受打壓,紛紛飄洋過海來到歐洲,而她的書店因而獲利,書店開張的消息很快在全美國傳開,許多「朝聖者」來到巴黎第一件事就是造訪書店(頁50)。但我總覺得少了什麼關鍵,在「美國文學被打壓」和「書店聲名大噪」之間,應該還有什麼決定性的人、事、物,導致莎士比亞書店在當時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才是。也有可能是因為我生在言論自由以及書店業式微的承平時代,所以無法體會那個時代一家獨立書店對文創所賦予的意義吧。

  其二,經過《尤利西斯》版權歧異後,雪維兒與喬伊斯的關係究竟如何?

  其三,我們可以說,莎士比亞書店在戰爭中結束。書店收了之後,雪維兒曾被德軍抓走並在集中營待了半年(頁306)。身為一個美國人,雪維兒在集中營的生活如何?為何解放之後,莎士比亞書店不重新開張呢?戰事使雪維兒對書店的熱情有所影響嗎?
  其四,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蒐集雪維兒的手稿及許多遺物,並為她編寫了一個小傳(頁15),這個小傳是否能找到、是否有中譯本?

  其實非常希望《莎士比亞書店》一書能夠寫得更多、更完整。從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雪維兒對文學的熱情及對書店的堅持,對現代主義文學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考這本書,書裡提到了許多當時的著作。推薦這本書,Sylvia Beach,《莎士比亞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