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322564_1237516409597053_1327839242270566801_o.jpg 

  這本書有曾經被選為課文過嗎?老實說還真的是一點印象都沒有啊(汗)!不過說真的,以前的事被我給忘掉的好像太多了,就像同學都說國小時候「家庭作業」簡稱「家課」,我都懷疑自己是不是他們同學了......話說回來,在書店看到這本《天地一沙鷗》增加了完結篇,好奇拿來一翻之下,才感覺到這本赫赫有名的書其實自己似乎沒看過,便把它帶回來了。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舊版的《天地一沙鷗》是一至三章,新增的結局則是第四章。其實如果光看舊版的部分,會覺得這本書其實就是本很單純的勵志小故事,對我來說,其實《天地一沙鷗》帶來的感觸遠不若《小王子》或《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當然也有可能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也可能是個人理解不夠深刻的緣故,因此在寫這篇讀後之前也想過是否應該再重讀一次再寫?不過後來想想,何必為賦新辭強說愁,如同《無謂的盛宴》所揭,硬要找到意義只是平添生命的困擾罷了。

  《天地一沙鷗》是指一隻名為強納森‧李文斯頓海鷗,因不甘過著平凡海鷗-追隨漁船、角逐腐敗的魚群碎片-的生活,進而思索身為海鷗與生俱來的飛行本能的極限。在鷗群眼裡,強納森顯然是一個超級怪咖,生了翅膀,飛的目的無非為了覓食,除卻了這個目的,飛行顯然不具任何意義。於是強納森被鷗群的法律給逐出去了,然而它並沒有放棄,透過不斷的精進,它到達了天堂。天堂裡只有以飛行為目的的海鷗,在這裡,技藝之上還有技藝,完美之上還有完美。不過「天堂」的定義是什麼?天堂長老「蔣」提到:「強納森,當你到達完美的速度時,你就開始碰觸到天堂。那並不是時速高達一千英里或一百萬英里,或是以光速飛行。因為任何數字都是一種限制,而完美是沒有限制的。孩子,完美的速度就是到達(頁73)」。不知讀者們是否也有看過「料理鼠王」這部電影?電影中的little chief「想像」出了完美,眼前指導它的廚神Gusteau其實就是它自己;海鷗強納森是否也是如此呢?當它的技藝精湛到某個程度時,突然到達了「天堂」,而這個天堂卻又虛虛實實,難以捉摸,令我覺得其實作者安排這個天堂的存在,是為了讓強納森捨棄速度的限制,開始追求完美。或許這個天堂正是強納森所建構出來的。技藝精湛的強納森秉持「看得最遠的海鷗飛得最高(頁89」的精神,選擇回到原先的海鷗群,哪怕那些想學飛的海鷗只是屈指可數,它也願意當它們的導師。想飛的學徒愈來愈多,強納森把導師的棒子交給它的第一個學生福萊契,隨之憑空消失,以往的三章就此告結。

  新增的第四章完結篇很有意思,強納森消失後,學徒們對飛行的熱愛轉變為造神運動,再也沒有海鷗繼續鑽研飛行,取而代之的是繁複的儀式、歌功頌德的禱文,強納森第一批對飛行富有熱忱的學徒也一一去世。強納森想證明的是只要透過努力,人人都能自由地飛行,結果現在飛行變成一件搆不著的神話故事。第四章最後在一隻突破迷思、獨立思考的年輕海鷗安東尼決定自己試飛後,又再度遇見強納森中結束。其實《天地一沙鷗》帶給我的感覺是相當具有哲學性,而又虛無難以捉摸的。天堂、長老、強納森、福萊契這些形象都是虛虛實實,若有似無,要不憑空消失,不然就是消失後又重新出現。不過無論如何,我覺得這本書所要闡釋的是如何打破從眾迷思的困境;當強納森在原初的鷗群時,大家要強納森只想著吃,別想著飛;在後來的學徒鷗群裡,大家想的是如何膜拜神一般的強納森、不要想著飛。於是乎成就只有在獨立思考時才有可能達成,強納森、福萊契、安東尼皆如是。

  「不要相信你的眼睛所見,眼睛看到的是極限。用你的理解力去看,找出你已經知道的,你就會明白飛行的方法。」(頁143)

  以前讀過《天地一沙鷗》的,新增結局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Richard Bach 天地一沙鷗
    全站熱搜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