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160621_231802.jpg

  「任誰都無法同時過兩種不同的人生,所以無論做了什麼樣的選擇,都無法擺脫後悔......既然都會後悔,那就乾脆早點後悔。如此一來就可以早點重新振作,只要重新振作起來,就有餘裕為其他事後悔,這就是向前走。」

-東山彰良,《流》,頁309。

  《流》,算是近期臺灣的書店和讀者最關切的一本書了。一個祖籍山東、臺灣出生的日本人,以這本敘述外省人在臺灣生活的書,拿下第153回的直木賞,自然相當受到臺灣讀者的矚目。根據本書的作者簡介,「東山彰良」這個日文名字,取自於「山東」祖籍,以及母親任教過的「彰」化中學,而在背景設定方面,在作者序中提到,小說的主人翁葉秋生即是以東山彰良的父親王璇作為投影人物,因此本書的可讀之處應當在於這本小說的真實性。

  1943年,正是中日戰爭正酣之時,七月,葉秋生的祖父葉尊麟出外賣食用油謀生,隔日回到村裡,發現村人都給殺了,根據躲起來的倖存者的說法,是和日本人交好的漢奸王克強把日本人帶來的,而葉尊麟的父母和兄弟也被關進村公所用毒氣給燻死。九月,葉尊麟和許二虎到王克強的村子沙河莊復仇,村長王克強一家及村民等計五十六人遭到殺害。淮海戰役後,倖存的葉尊麟到許二虎的家中營救許的家人,卻發現許的太太和兩個女兒都已遭殺害,唯一救出來的,卻是躲在糞坑裡的元凶-王克強的兒子王覺-葉尊麟誤以為這殺人兇手是許二虎的兒子許宇文,播遷來臺之際,便一同來了臺灣,葉尊麟竟成了這個冒牌許宇文的乾爹。因此經過一連串的追查,葉秋生當時在浴缸裡發現沉在水裡的祖父,便是王覺下的手;為了能夠在復仇後順利脫身回到大陸,假冒成許宇文的王覺把弒親的怒火沉寂在心裡,二十多年後終於下了手。

  王覺在葉尊麟的心裡,到底是不是許宇文?葉秋生因為朋友而捲入黑道事件中,在他起出祖父的陳年毛瑟手槍時,發現一張王克強全家合影的照片,裡面當然也有王覺。王覺看到這張照片時驚訝不已,驚覺原來殺父仇人-他的乾爹-早就知道他是王克強的兒子。「後悔」,存在葉尊麟的心中,也存在殺了葉尊麟的王覺心中;王覺為了救險入歧途的葉秋生,開了一槍進了監獄,探監時葉秋生自責於把宇文叔叔捲進這件事,他說:「是我自己要跟你去的,是我自己想要被捲入,你不要再道歉了。你爺爺很照顧我,我卻......(頁208-209)」出獄後王覺便悄悄回到大陸去,再也沒有跟葉家見過。

  回過頭來,當年葉尊麟、許二虎與王克強的生死大恨,到底誰對誰錯?多年後葉秋生下定決心要回到大陸追查王覺下落時,卻愈查愈發現真相只是一團永遠解不開的謎。葉尊麟在大陸的舊友馬爺爺帶他到王克強後人居住的村子去,聽到的卻是對他祖父從未聽過的指控:葉尊麟為了招搖撞騙,在別人村子的水井下毒,才惹得王克強把親日的治安維持會帶到葉尊麟村子去。葉尊麟到沙河莊復仇時,王覺正好在樹上玩,親眼看到葉許兩人把全村的人-無論是不是無辜的-活埋。至於中日戰爭期間,親日到底是不是罪過?王克強的妻子是日本人,只要稍不留神,全家的生命隨時都會受到仇日者的威脅,王克強為了保護家人,也只能靠向拳頭大的日本那一邊。馬爺爺說:「那是戰爭,沒有人知道真相到底怎麼樣(頁334)」,葉、許、王的家人都被殺了,然而說法紛紜、真相模糊,戰爭期間,誰為了什麼原因殺了誰,是沒有人記得清的。

  讀完了這本書,心中有一些看法。第一,《流》的作者東山彰良本人在七歲時曾短暫回臺,恰好碰上蔣中正逝世的歷史事件。其實這段場景對全書的結構沒有任何影響,我也不禁在想,這本書有許多的日本讀者,他們對臺灣過去的歷史未必便能熟悉,也許更無法體會那段時代臺灣人所受到的壓抑,書中將當時的臺灣把蔣介石當成神一般的存在,是否會讓日本讀者產生臺灣人就是這麼民智未開、崇尚英雄主義的印象呢?不過,我想也可能只是因為作者對臺灣的記憶其實所存無多,所以想把自己還記得的部分加進書裡。再者,本書以播遷來臺老兵的故事為背景架構,蔣中正承載著這些老兵反攻大陸、回歸祖國的夢想,那是無庸置疑的。因此後來想想,也許加入這段蔣逝世的場景是想讓讀者加強老兵對大陸眷戀之深的印象吧。第二,愛情是許多小說裡畫龍點睛的元素,雖然《流》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在寫葉秋生和毛毛的愛情,不過我也說不上來,就是寫得讓人沒有對此感到很深刻的感覺,至於毛毛可能是葉秋生同父異母的姊姊......這倒令人好奇是不是真實發生的(作者序中表示除必要潤飾外,都是真有其事),感覺有點八點檔劇情啊,反而我對葉秋生和夏美玲婚姻的結果還比較有興趣,書中簡略提到葉秋生無法扶持夏美玲因為不孕症而不斷流產和死產(頁261),最後婚姻告終,這段婚姻後來並沒有再繼續詳細寫下去,我認為是比較可惜的部分。第三,有關女鬼藍冬雪的部分,個人是覺得相當突兀,畢竟原本好好地描寫一個時代故事,到了這段突然變成會通靈的怪談小說,是突然變成通靈王嗎......。不過,後來在網路上找相關討論的時候,有看到一個說法是藍冬雪想要藉由蟑螂-「小強」-來暗示他祖父的死與王克強事件有關。某個開店的阿婆說道「伊希望你鬥腳手,嘛想欲幫助你。」(頁103),用「小強」的暗示作為回報,希望葉秋生幫她找到她的埋骨之處,這個說法其實相當合理;不過我回去翻了這個篇章,作者(應該說譯者)卻都用「蟑螂」來稱呼,而從未出現過「小強」的字眼;詢問了懂日文的朋友,也表示「小強」只是華人給的稱號而已,日文的蟑螂跟它強不強是沒有什麼關係......所以,雖然「小強暗示理論」很迷人,但我想確實沒有這個層面的涵義。

  東山彰良的這本書確實引起我很大的期待,倒不是因為他曾經是臺灣人而覺得他得了直木賞變讓我們感到與有榮焉,而是想知道從日本人的眼中看那個年代的臺灣會是什麼樣子;我想這本書確實也能夠影響日本讀者對臺灣的印象。而看完了這本書,我也覺得令人感觸相當深刻。如果有什麼詞是能夠作為這本書的代表字,那麼我想應該是「後悔」。就如同這篇文章的引用語,後悔......就是向前走的動力,說來是有點兒悲觀,不過這就是那個年代。

  推薦這本書,東山彰良,《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山彰良
    全站熱搜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