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本已經有點打算不再繼續寫金庸系列的讀後了,今後的金庸系列,可能除非有特別的感想,或是有不同於別部的特色,再來寫一點吧。而這部單一本的《雪山飛狐》就是我覺得滿有特色的一部,一來這薄薄的一本裡,就包含了三個短篇小說:<雪山飛狐>、<鴛鴦刀>、<白馬嘯西風>;比起其他部的小說動輒單一部就有四、五本,這麼精簡的短篇還是讀到目前為止的第一部。再者,《雪山飛狐》雖然也算是武俠小說,但「武俠」的成分大幅降低,以純敘事和對話的型態為主,對於武學門派淵源、動作描寫等武俠元素大量精簡;也因為這樣,這三篇短篇更著重在描寫「人性」,而且我覺得愈短篇愈難寫,長篇小說多的是篇幅和時間可以慢慢營造人物的性格,但短篇小說卻要在有限的資源裡給讀者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這三個短篇則讓人認識到金庸寫短篇的功力也是相當深厚的。此外,<雪山飛狐>還有錄進Bridge雙月刊,在紐約出版連載,也算是一部膾炙中外的小說。
先來談談<雪山飛狐>吧。這個短篇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用對話形塑出來的,寶樹和尚、天龍門一干人、御前侍衛、飲馬川山寨、鏢局、苗若蘭、平阿四等人在烏蘭山玉筆峯上釐清當年闖王李自成留下的寶刀和寶物地圖之謎,也帶出闖王昔日手下四大衛士「胡苗范田」恩怨與其後代不斷互相尋仇的原因。這個闖王留下的寶物之謎算是個楔子,點開「人為財死」的貪婪黑暗面,這些人分明身在峭岩絕壁之上,但一想到闖王留下來的大量財寶,那便是連命也不要、什麼身分地位臉面也免了;金庸把這些人刻劃得有如跳樑小丑一般,讓人讀起來......很有鄙視的感覺啊,但其實想想,可能這樣的人才占了多數(也包括自己),只是貪大貪小、情節輕重而已。<雪山飛狐>的主線便是胡斐與苗若蘭的愛情,以及胡苗兩家誤解冰釋;但<雪山飛狐>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雖然我覺得金庸小說可以說幾乎都沒什麼結局,但<雪山飛狐>更是直接把結局丟給讀者:「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歸來和她相會,他這一刀到底劈下去還是不劈?」(頁244),然後就沒有然後,小說就結束了啊。在小說的後記裡,金庸提到「胡斐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種抉擇,而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個性,憑著個人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擇」(頁245),因此我們可以理解,這個短篇著重在於「人性」,除了作者所塑造的小說人物的人性,還有讀者的人性,金庸直接把結局交給「如果是你」這個命題,你的個性直接塑造了結局在你腦海裡的可能意象。這個開放式的寫法,算是在所有的金庸小說中較特殊的。
<鴛鴦刀>,有點像是諷刺小說,透過對這些號稱「武林中人」的刻畫,讓讀者了解武俠小說裡會武功的人物未必都是「武俠」。說到這對鴛鴦刀,那是號稱藏著武林中的大秘密,得到的人便可以「無敵於天下」;因此滿清皇帝也尋尋覓覓地積極找這對寶物,終於找到了,便指派鏢局押送進京。金庸筆下的這個鏢頭「鐵鞭鎮八方」周威信就是第一個奇葩人物,他滿腦子信奉江湖上的「常言道」,只要一碰到麻煩就先想別人「常言道」要如何解決,結果就是鄉野鄙夫的一句俚語還比他學的一身武功還值得相信,讓這鏢頭在小說裡成了一個醜態百出的傢伙。再來就是在路上打算劫鏢的太岳四俠,這四個人的名號可真是喊得震天價響,什麼「煙俠神龍逍遙子」、「雙掌開碑」、「流星趕月」,最厲害的還是老四這一串「八步趕蟾、賽專諸、踏雪無痕、獨腳水上飛、雙刺蓋七省」,唸完這一串我都覺得金庸你這不是在寫諷刺小說,這是在寫古時候的八嘎囧是吧......。總之這太岳四俠就是些號稱武功很強的沽名釣譽之輩,實則一動手就給打得鼻青臉腫。從這部<鴛鴦刀>所描寫的武林人物來看,我認為傳達了兩個訊息;第一,所謂「武俠」有其很重的道德意涵在內;第二,在這之前的幾部作品主要突顯的是「俠義」的一面,而<鴛鴦刀>則著重在「現實」的一面,假使真的有一個武俠世界,裡面是人人有功練,那麼會是英雄多、還是小人多呢?透過這些把武功拿來招搖撞騙的描寫,讓我們理解金庸筆下的小說並非單純的英雄主義。<鴛鴦刀>最有意思的部分還是在這一對鴛鴦刀,連滿清皇帝都信了它有「無敵於天下」的秘密,結果最後發現,無敵的秘密居然是刀身上一把刻著「仁者」、一把刻著「無敵」,這無敵於天下的大秘密,居然是「仁者無敵」!。這也就是為何我覺得<鴛鴦刀>很有諷刺意涵的原因,當眾人為了它出盡洋相、汲汲營營,結果只得到一個再淺白不過的道理......這也就算了,然而重點是「仁者無敵」這個淺白的道理,就算全天下都知道了,能做到的也沒幾個,因此無敵的人還是無敵、無賴的人還是無賴,這個舉世無雙的大秘密改變了什麼,恐怕是沒有的。
<白馬嘯西風>很特別,它大概是到目前為止而言最純粹的一部愛情小說,對武功部分的描寫,比起<雪山飛狐>和<鴛鴦刀>又少了更多。為了一幅據傳藏有財寶的高昌國遺址地圖,年幼的李文秀失去雙親,並且被追殺來到了哈薩克部落。在哈薩克族裡,她認識了蘇普,青梅竹馬的他們雖然互相喜歡,但迫於哈薩克與漢人水火不容的慣例,李文秀只好遠離蘇普,並且促成他與族人阿曼相戀。本已和蘇普一族斷了牽連的李文秀,卻因為這幅高昌國地圖,又捲入多年前哈薩克族的恩怨中。沒想到李文秀的師父華輝原是名叫瓦耳拉齊的哈薩克人,因為和車爾庫爭奪雅麗仙不成,一怒之下竟殺死了雅麗仙,因此被逐出部落。瓦耳拉齊來到中原學習武功,也收了漢人徒弟馬家駿,當回到哈薩克部落之後,瓦耳拉齊命馬家駿在族裡的水井下毒殺害全族人,馬家駿因有不忍,兩人爭執之下,徒弟發毒針把師父的武功給廢了,此後馬家駿便扮成「計爺爺」在哈薩克部落住了下來,並且後來收養被追殺的李文秀;而李文秀又在因緣際會之下,把化名為華輝的瓦耳拉齊的毒針拔了出來,並成為瓦耳拉齊的徒弟。而最後,瓦耳拉齊和馬家駿在高昌國遺址相鬥而死,哈薩克族的這段感情恩怨也終於在此告一段落。而多年未見的蘇普始終認不出已經亭亭玉立的李文秀,在這件事情結束之後,她騎著當年陪著她逃命來到哈薩克的白馬,失意地踏回了中原......。<白馬嘯西風>讀來是很令人惆悵的,我認為這部在描寫李文秀心理情感時相當精準。她小時候為了保護蘇普而放棄這段感情,並且促成他跟阿曼在一起,長大後又只能遠遠地看著蘇普與阿曼的甜蜜,獨自承受相思之苦。即便兩人見面了,蘇普也已經認不出來,而且李文秀在他心裡也已經只是模糊的記憶,不存在著一絲當年男女的情感;比起付出,李文秀所得到的遠遠太少。對於金庸這個武俠小說大師,也能寫出這麼純粹的愛情故事,確實相當令人耳目一新。
推薦這本書,金庸,《雪山飛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