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於喧囂的孤獨  

圖片來源: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08698

 

「我們有如橄欖,唯有被粉碎時,才釋放出我們的精華。」 

-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

 

  這本書在1976年完稿,卻遲至1989年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赫拉巴爾的一生中幹過許多工作,例如倉管、鐵路工人、鋼鐵廠臨時工、廢紙收購站打包工、跑龍套演員等等,或許由於他的所見所聞,都與社會底層的人民息息相關,因此他的作品大多也都是描寫那些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而這本《過於喧囂的孤獨》,咸信是敘述赫拉巴爾在當廢紙打包工時精神領悟的集結之作,他本人有多滿意這部作品?從他自述「我之所以活著,就是為了寫這本書」、「我為《過於喧囂的孤獨》而活著,並為它而推遲了死亡」可見一斑;而本書在1976年完稿,1977年卻被發現突然從病房五樓窗口墜落身亡,有言者因探窗餵鴿子失誤墜落,有言者出於自殺,更平添了赫拉巴爾一生的傳奇性,也使這本書的哲學意涵更意味富饒。

 

  這本書記述著一個教育程度低的廢紙回收站的老打包工人-漢嘉-如何從打包廢紙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love story,找到專屬於他的、使他精神富足的泉源。在那個陰暗潮濕、汙穢不堪的地下室中,橫行著無數的耗子、無數的綠頭蒼蠅,陪伴著漢嘉的只有一台陳年舊型的壓力機;在這個地下室裡,老打包工把一堆又一堆的廢紙,隨同著那些被人們遺棄的珍貴書籍,打成一個又一個的包。有時漢嘉工作時,彷彿看見了耶穌和老子從書裡跑了出來,他從這些人們不要的書裡,找到了足以支持他三十餘年日復一日的打包工生活的動力,最後卻由於他的主任找來了兩個年輕小夥子代替他這個過時、酗酒又效率低落的老打包工,並且感覺到連他的壓力機-那台跟著他三十餘年,準備在退休之後買回家共度餘生的壓力機-都遺棄了他,漢嘉遂如橄欖,用他一貫對待那些耗子跟綠頭蒼蠅的方式,將自己人生的最後,打進一個嚴實的包裡了。

 

  或許如同齊邦媛所講的書緣,無獨有偶,全書唯一讓我給畫了標註的這句「我們有如橄欖,唯有被粉碎時,才釋放出我們的精華」,竟然又出現在今天剛翻開的《我的涼山兄弟》(劉紹華著)頁首的引言!讓我都還來不及為《過於喧囂的孤獨》做個總結,就又在下一本書遇見赫拉巴爾,也許等我看完《我的涼山兄弟》之後,可以來好好思考一下這兩本書有著什麼樣的關聯。推薦這本書。

 

註:本篇寫於2014年7月6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淞 的頭像
    阿淞

    白日夢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