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20150307_164222    

  如果你喜歡《巨流河》、《南渡北歸》的話,一定也不會錯過章詒和的《往事並不如煙》。《往事並不如煙》在題材上與《南渡北歸》較相近,講述國府遷台前後這段時間,中國文人的命運;《南渡北歸》兼論中、台兩岸的情況,而《往事並不如煙》則是在反右及文革浪潮之下,章家與六個文人交往的回憶片段。《往事並不如煙》並不是自傳,也不是完整的回憶錄,它是章家跟這些人互動回憶的片段。從這些大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於那些人、那些事的深刻懷念;傅月庵在推薦文裡寫道這本書可貴在「情存真」,我覺得恰可以作為讀完本書的感想;字裡行間的真情流露,蘊藏著無限的想念,有時炙熱如火,有時靜謐如水,有時激昂,有時無語,我很驚訝於竟然有這樣的往事,也很驚訝章詒和能夠透過文字把蘊藏於這些往事的情感充分表露出來,讀到共鳴處,那種全身顫慄的感覺,我還記得很清楚。

  這本書由六個故事構成。印象中雍容華貴、行儀翩翩,與章家交好的史良,竟成了批判張伯駒的先鋒。儲安平,為了堅持中國民主道路諫諍,因「黨天下」言論受鬥,失蹤至今。因章詒和學畫而結識的張伯駒夫婦,致力於保存中國文物,慷慨地將所藏捐獻於國家,卻仍不免受抄家的命運;章伯鈞過世,不過是平淡之交的張伯駒夫婦,竟是勇於登門弔慰的第一人。康有為的女兒及孫女-康同璧母女,可稱為中國貴族之末,在章家飽受抄家之苦時,是康同璧母女無所畏懼地收留章詒和;君子有所好,為了破四舊,這最後的貴族只得捨棄所有的偏愛,傳奇的生命根源,最終歸於淒涼的平淡無奇。聶紺弩經歷牢獄之災、共產黨給他戴的兩頂帽子、妻子給他戴的一頂帽子、女兒自殺,這位文采燁燁的詩人受到李健生(章伯鈞妻)的諸多幫助,最後去世時,李卻連告別式都不能去,兩家微妙的恩怨糾葛,令人不勝唏噓。羅隆基,幼年飄搖,個性風流倜儻,懷抱滿腔政治熱血,在民盟與章伯鈞原為死對頭,卻因反右把章羅劃在一塊成了「章羅聯盟」,最後還真聯盟在一起了。始於漂泊、終於漂泊,羅隆基最後落得屍骨無存,一代風雲人物就此煙消雲散。

  「長期共存?榮幸,榮幸。互相監督?豈敢,豈敢。」(頁96)這樣流傳在民主黨派內部的一句話,顯示民主在中國的無奈與受迫。在今天,無論是儲安平的「黨天下」(頁103-106)、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頁435-438)、羅隆基的「平反委員會」(頁350)等等,在民主國家裡只不過是稀鬆平常的言論,但在大鳴大放引蛇出洞的陷阱下,這些言論恰恰成為劃右和戴帽的堅實依據。這也就是《往事並不如煙》的大環境背景:在反右、批鬥、戴帽、破四舊、抄家、下獄、勞改底下,中國文人的光彩只能轉而凋零。但也不是所有的文人都是這般命運,這些「右派」們昔日的戰友,為了免於波及、或為了升官晉爵,到了關鍵時刻往往成為批評他們最厲的人,所有與他們相處的過去、說過的話,都拿來成了劃右的材料;也許比起所有的不幸,這些老友的沉淪才是最令人心感淒冷的吧。

  《往事並不如煙》最珍貴的地方並不在於它對歷史的考證,而是她對這些人物流露的真摯情感,以及蘊藏的無限思念。以張伯駒夫婦弔問章伯鈞來說,「我是在關押中接到父亡的電報......獄中十年,我曾一千遍地想,父親淒苦而死,母親悲苦無告。有誰敢到我那屈死的父親跟前,看上一眼?有誰敢對我那可憐的母親,說上幾句哪怕是應酬的話?我遍尋於上上下下親親疏疏遠遠近近的親朋友好,萬沒有想到張伯駒是登門弔慰死者與生者的第一人。如今,我一萬遍地問:張氏夫婦在我父母的全部社會關係中,究竟佔個什麼位置?......不過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人心鄙夷,世情益乖。相親相關相近相厚的人,似流星墜逝,如浮雲飄散。而一個非親非故無干無係之人,在這時卻悄悄叩響你的家門,向遠去的亡靈,送上一片哀思,向持守的生者,遞來撫慰與同情。」(頁206-207)你我試問在一生當中,能有幾個相交平淡的朋友如斯?在《往事並不如煙》中我們了解,即便天下傾覆,還有人堅持信念;即便世態炎涼,還有人願意為你注入一股暖流。

  推薦這本書,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章詒和 往事並不如煙
    全站熱搜

    阿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